單寧這一術語通常用于葡萄酒領域,但是很多人并不真正清楚他是什么。
單寧是什么 ?單寧這一術語由來已久,源自于用植物提取物加工皮處理皮革的實際應用中(被叫做“鞣革”的過程)。這一過程利用了單寧的重要特性之一:它有非常強烈的與一系列其他化學實體相結合的傾向,最為突出的是蛋白質(zhì)。被應用到動物皮層,單寧與蛋白質(zhì)交聯(lián),將相當柔軟蓬松的東西轉變成一種堅韌結實到能夠做鞋子、皮帶、馬鞍用的物質(zhì)。不是所有的多酚都像單寧一樣作用,也并不是所有與蛋白質(zhì)結合的酚多體都是單寧。
單寧本身主要存在于各種不同植物的樹皮,葉子,未成熟的果實。他們與蛋白質(zhì)和其他植物聚合物(高分子)例如多糖共同組成復合物。人們認為單寧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植物的防御之一:它們生澀,讓人厭惡的口感讓食草動物敬而遠之。當動物或者昆蟲開始咀嚼植物組織時,單寧從細胞區(qū)試釋放,與蛋白質(zhì)和其他的細胞成分相結合,讓他們嘗起來非常不好,并且相當難消化。然而單寧對釀酒意義重大,葡萄藤以一種更聰明的方式利用單寧,將單寧放在果實中。葡萄一開始非常小,綠色的,不起眼,有極其苦澀綠色強勁的單寧,同時伴隨著較高的酸度。葡萄果實也偽裝成綠色,與植物的其他備份顏色一致。這是因為葡萄果實在整個生命中的作用是作為種子的載體, 它不想鳥類在他未成熟的時候就把它們吃掉了。而是使果實的風味吸引力與種子的成熟時間統(tǒng)一:在恰當?shù)臅r候,為了讓它變得更具吸引力,果實顏色改變,使果實突出顯著,酸度降低,含糖量增加,苦澀的單寧變得柔順。鳥類吃了果實,一段時間后,種子沉落在一個新的地方,從而完成繁殖后代的使命。
但是我們感興趣的是在葡萄酒中發(fā)現(xiàn)的單寧。葡萄酒的單寧來自葡萄皮、梗、種子,并且提取量嚴重依賴于所用到的特定的釀酒過程。還有一些單寧還來自于用來陳釀葡萄酒的橡木桶,尤其是新橡木桶。也就是縮合單寧和水解單寧。由于釀造和儲存期間不斷的發(fā)生各種各樣的化學反應,葡萄酒單寧被認為比葡萄單寧更為復雜。
紅葡萄酒單寧結構和口感關系。葡萄酒進入口腔后,單寧與唾液中的高蛋白普胺素結合生成沉淀,附著在口腔表面,增加口腔表面的摩擦,并且有干燥和粗糙的感覺。這就是單寧的收斂性在起作用,解釋了紅葡萄酒合起來會有澀的感覺。業(yè)界用非常特殊的詞語來描述澀感,例如質(zhì)地的粗糙度,干燥度,粘度,豐滿度,酸度,和苦度。一些前端的科學研究得出了新的結論表明:葡萄種子的單寧比同等大小的葡萄皮單寧更加粗糙和枯澀;一般來說,單寧尺寸越大,越干澀。
單寧與葡萄酒的陳釀。傳統(tǒng)觀念認為,陳釀中隨著時間的流失,單寧會越來越大,然后變得不能溶解,然后體積大的單寧從溶液中析出,從而使葡萄酒中單寧的口感更柔順,密實。但是這一觀念并不是建立在科學數(shù)據(jù)基礎上的,葡萄酒陳釀過程中實際發(fā)生的事情是不確定的,基本上,所有的成分都在改變和重組。典型的例子就是單寧的的斷裂和重組-這可能讓他們變得甘美,可能變大,可能變小,所以,傳統(tǒng)解釋單寧并從溶液中析出,可能成立,但是,也可能是單寧在葡萄酒的酸性環(huán)境中斷裂并且變小,譬如一些紅酒陳釀的很好,但是瓶子里只有很少甚至沒有沉淀。不論是傳統(tǒng)的解釋,還是現(xiàn)代的科學研究,都認為,陳釀是為了使葡萄酒中的單寧發(fā)生變化,所以,那些缺乏澀味單寧的葡萄酒是沒有陳釀或者窖藏價值的,例如干白葡萄酒,博萊酒等,通常都是在年輕的時候飲用。
成功釀制紅葡萄酒的關鍵之一是有效的單寧控制。從葡萄的培養(yǎng),采摘,釀造每個階段的操作都會產(chǎn)生影響。栽培會影響到成功轉移到未發(fā)酵葡萄汁中的多酚的范圍和性質(zhì),據(jù)知不能充分接受光照的葡萄,葡萄皮中單寧的凈含量和品性較低;未成熟的含有的“綠色”單寧對葡萄酒品質(zhì)產(chǎn)生負面的影響;釀造過程中,要盡量從葡萄皮中提取更多的單寧來提高葡萄酒質(zhì)量,同時避免提取種子中的粗糙單寧;陳釀的過程中,控制恰當?shù)臅r間,接觸恰當數(shù)量的氧氣,通過正確的微氧化對紅葡萄酒的口感和結構產(chǎn)生積極的影響。